(资料图片)
■济宁市实验小学 王蕾
掌上济宁讯 所谓大单元教学,即抛开教材自然单元界限,以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为自定义单元,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有逻辑联系的整合和组织,设计相应的情境任务,整合相关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经历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和实施方式。
大单元教学有别于我们平时所说的每个单元的教学,它是站在整个小学阶段的高度,用宏观的大概念、大任务对学生学习的目标、内容、学情等方面进行合理分析、有机整合的一种形式。教学设计要从原来只关注一个知识点或一个课时转变为关注设计一个或多个知识网,构建教学“大单元”。如此,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低、中、高三个学段梯度化、螺旋递进式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为了更加高效地落实大单元教学理念,进行单元设计时,要先对教材进行全面的单元解析。首先要精心研读新课标,准确定位学段特点。明确了学段特点,就要聚焦核心素养、整体定位分析了。例如新课标中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做了全面阐述,它分为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大领域,每一领域下又有许多具体分支。很多主题对应的核心素养并不是唯一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融合的关系,老师在进行单元解析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准确定位,以整个小学阶段的课程为主线,合理筛选教学内容。
明确了学段特点,聚焦了核心素养,定位了教材位置,我们就可以制定教学目标了。制定目标还是要以新课标为基点,充分考虑总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另外,制定目标时一定要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既不要拔高,更不要滞后,应根据单元解析,站在整个小学阶段的高度制定。而在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时,除了要关注大单元知识特征,还要结合各年龄段学生的学情和身心发展规律等,尤其要在明确他们的价值取向与认知水平等情况后,运用层层深入的方法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新课标指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设置议题,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实践探究和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知识运用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我们在设计学生活动的时候,要以总任务为引领,细化子任务,子任务下还要设置下一级任务。在细化任务的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探寻答案,在讨论中获得结论。
新课标提出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构建全面的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状况。以道德与法治学习为例,评价应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立足新课标,强化一体化设计的要求,循着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视野,分学段开发多种评价活动,联通课堂内外、校内外生活,开发学校、家庭和社区评价资源,使学习评价贯穿全学程,促进学生价值认同与践行,助力课程核心素养养成。评价主体也要多元化,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在评价中的不同作用,通过不同评价主体的交流和协商,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
总之,大单元教学旨在贯彻新课程理念,让老师们在备课时站在更高的角度,把学科教学从“小单元”中解放出来,以更大的视野、更高的层面,跨年级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重构新知识系统。
标签: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