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宁杂技团原创作品魔术《梁祝》在CCTV-3套播出,浓郁的传统文化元素,加上奇幻却又不失古典的魔术技巧,让无数电视机前的观众为之瞩目。
与此同时,节目中祝英台的扮演者,济宁市杂技团演员杨爽,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2022—2023 年度“全国魔术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成为了首个入选这一“计划”的济宁“魔术师”。
(相关资料图)
而这,也让一贯以杂技闻名中外的济宁,第一次因魔术节目而“出圈”。
凭借过硬功底,已是杂技节目“顶梁柱”
见到杨爽的时候,她正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里,面前的本子上画得满满当当,仔细一看不难发现,几乎都是一些魔术的小技巧,还有她对节目的新构思。桌子角落还摆放着一些练习魔术技巧用的扑克牌、小球等,她笑呵呵地对记者说:“魔术不像杂技一样需要专业的练功房,只要想练习,在哪里都可以。”
对于此次入选2022—2023 年度“全国魔术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杨爽坦言,除了激动之外,更多的是感受到压力比以前大了,“根据计划,入选的魔术人才明年要去上海集中进行学习、交流,而且主办方还会邀请海内外的知名魔术师来授课,面对来自全国的魔术人才,我感觉自己的表现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咱济宁市魔术表演的发展水平。”
其实,杨爽所感受到的压力不无道理。在行业内,济宁杂技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享誉世界,作为济宁市杂技团的一名演员,在拥有“魔术师”这个头衔之前,杨爽是团内实力数一数二的杂技演员。“1999年我考上了当时的济宁艺校杂技班,四年学成后进入济宁市杂技团,成为了一名专业的杂技演员。”
因为功底过硬,像转碟、蹬鼓、抖空竹等济宁市杂技团的拿手项目她样样精通,作为主要演员之一的她这十多年来参与的杂技节目也几乎拿遍了国内各种大奖,更是频频在济宁市历年的重大节庆文化活动的文艺展演中亮相。
因杂技剧结缘,苦练技巧成为魔术师
而对于会转型成为一名魔术演员,杨爽直言,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积累,她想要开辟新的演艺领域,“而且魔术本身就是杂技的其中一个门类,我自小也对魔术挺感兴趣。”
得益于2018年济宁市杂技团创新性推出了原创杂技剧《汉风·百戏》,在编导巧妙的创作下,杨爽在其中的“梁祝”篇章中,以祝英台的身份完美地将杂技与魔术融会贯通,不仅在视觉上带给观众足够的冲击,而且魔术的奇幻也让这一篇章更加具有可看性。
“《汉风·百戏》的成功让全团上下看到了创排魔术节目的可能。”杨爽回忆,于是,她顺水推舟地开始不断练习魔术技巧,从那时开始,杨爽手中的空竹、转碟,变成了魔术师练习基本功用的“牌球棍棒”。
杨爽告诉记者,在真正接触魔术后,她才意识到,以前认为魔术练习比杂技容易的观点是多么“可笑”,“举个简单的例子,多数观众肯定都看过魔术师在手中快速、灵巧的变幻扑克牌,但其实魔术师的手掌根据天气等外部因素导致的干湿度差异,都会影响表演效果。”所以,只能反复练习一直练习,才能慢慢掌握在不同的环境下,手指的力度该如何调整,“单就练习扑克牌来说,魔术师的练习次数都是以‘万次’为单位起的。”
搭上文化“两创”快车,助力济宁魔术腾飞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杨爽和搭档孔大鹏数年如一日的苦练下,二人的魔术技艺不仅突飞猛进,济宁市杂技团顺势推出的魔术节目《梁祝》也备受好评,这种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演艺技巧相结合的创新,不仅让观众耳目一新,而且借助老少咸宜的魔术表演,也让济宁市的本土传统文化获得了新的传播渠道,后来更是入选了第十届金菊奖全国魔术比赛决赛。
而在与魔术不断的“亲密接触”中,杨爽也了解到,虽然“魔术”一词来自于西方,但在我国,千百年来传承至今的“古彩戏法”其实就是东方所独有的“魔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其奇幻效果更加令人称奇。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想继续精进自己的魔术技巧的原因,济宁本就是孔孟之乡,有着丰富且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果今天我们可以创造性地将一些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到魔术中去,我们不仅实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进一步打响咱济宁的文化招牌。”杨爽告诉记者,她希望借助这次入选“全国魔术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能够将更加优秀的魔术技巧“请进来”的同时,也能让济宁的魔术节目“走出去”。
对于此次杨爽入选“培养计划”,以及魔术节目《梁祝》亮相央视,济宁市杂技团团长赵建刚对于未来创排原创魔术节目显得更加胸有成竹。他告诉记者,近年来济宁市杂技团创排的多个原创节目在国内外纷纷斩获大奖,其中不少甚至开创了济宁艺术创作的先河,这让杂技团对于下一步创排魔术节目打下了足够的基础,“尤其是在今年文化‘两创’的引领下,我们更希望借助济宁市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杂技、魔术等技艺进行更多样的融合,实现这一领域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