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京杭大运河作为交通要道,哺育出了沿线众多名城古镇,形成了独特的大运河文化。
大运河承载着开通以来的历史记忆与文化风情,是活着的文化遗产,是先人和自然留给沿河地区的宝贵资源。行走大运河文化体验廊道,记者深深感受到运河文脉对沿岸的浸润滋养。
赋予遗迹遗物新生命
(资料图片)
沿着东平湖的大清河口上溯约30公里,在东平县南城子村附近的大汶河上,一条玉练般的大坝横亘南北,这便是戴村坝,戴村坝以下的大汶河段被称为大清河。4月,迎着暮春的微风站在观景平台上,可以看到大汶河的河水正从主石坝低处缓缓流过。戴村坝主石坝分为乱石坝、滚水坝、玲珑坝,三段高低不同,根据水位可分级漫水,调节水位。
明永乐年间,大运河在济宁向北至南旺一段,地势由低向高,常出现水量不足、重载漕船难以通行的情况。汶上民间治水专家白英提议,在东平处拦河筑坝,截汶水南流趋于济宁南旺段运河,为运河提供充足的水量。此提议实施后,解决了运河水量不足的难题,戴村坝默默守护着古代中国漕运畅通几百年,无愧“运河之心”其名。
戴村坝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戴村坝是水利部确定的国家水情教育基地之一,“戴村坝周边建有观坝亭、听坝平台等多个配套景观设施;根据自然地形建设生态湿地公园与现代水利工程的引水工程展示馆;依托水工文化遗迹遗物,通过遗物、模型展厅、3D影院等,向游客集中展示戴村坝的历史、价值、功能、作用,体现古今对话、人文和谐的理念。”戴村坝博物馆讲解员马海燕说。现在,戴村坝虽已不再为运河补水,但仍对上下游地区调蓄泄洪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整块原木浮雕、透雕的额枋,作为柱础的石雕狮子、大象、麒麟,碑亭等160余间建筑……几百年的风雨不减山陕会馆的精致富丽,站在会馆门口,运河当年商贾云集、桅杆如林的盛景仿佛扑面而来。
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关古运河西岸的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客商集资修建的一处神庙与会馆结合的古建筑群,也是整个运河沿岸保存最完好的一所会馆。
“山陕会馆建成初期,就有在关公生日祭日办庙会的习俗,如今我们也延续了这个民俗活动。在每年国庆节和劳动节,都会举办面向游客、市民的庙会,已连续举办了20年。”聊城市博物馆馆长袁保明说。
庙会期间,在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古戏楼上,聊城市京剧院、豫剧院的演员表演戏曲,台下还有邓氏剪纸服饰、阳谷木雕、茌平黑陶、牛筋腰带、聊城葫芦、东昌毛笔等非遗项目的展演、售卖,乐曲与游客们的欢声笑语,赋予了这处古建筑新的生命。
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内,一座全景展现临清运河段的大型沙盘成为展馆中的焦点。通过与触控屏互动,点击聊城城区,沙盘上对应的古城就被一道蓝光点亮,沿着河道的流向被清晰地标注出来,让人一目了然。
为了让人们一览当年的运河盛景,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在展览方式上推陈出新。不论是将元代漕船与数字设备结合成巨大的装置艺术,还是打造全景视角展厅,立体展现大运河全段风貌,都给游客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们采用传统展示与数码科技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运用沉浸式展览手段,以中国运河发展历史为背景,凸显运河山东段、聊城及临清段的特点和价值。”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公共服务部副主任窦欣说。
激发运河文化新活力
大运河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大运河文化,也给沿岸带来了基于大运河文化的独特旅游资源。
4月5日晚上,刚到门口,就感受到了东平县大宋不夜城的火爆氛围。爆满的停车场、排队等候的游客、五彩绚丽的花灯——大宋不夜城进入了一天当中最繁忙的时刻。
在大宋不夜城的常设节目《宴饮雕花》舞台前,挤满了观看演出的游客。21岁的河北演员宋梓悦身着精致的表演服装,随着伴奏声翩翩起舞,引得游客纷纷举起手机拍照。宋梓悦说,“景区游客很多,也很热情,我每晚都要表演7场,每次10分钟。”
为再现宋朝的繁华市井,大宋不夜城采取“一步一景”“满城展演”的方式布局,先后实施《三打祝家庄》实景马战、冰雪世界、东平湖夜游等项目,打造VR体验、烟花秀、非遗打铁花等亮点业态30余项,引入特色美食、非遗商铺,构建了“夜游、夜食、夜宿、夜娱、夜赏、夜购”的不夜城模式。
“旅游能提升第一产业、拓展第二产业、壮大第三产业,不仅具有经济意义,更具有社会意义。”东平县委书记马焕军说。
“江北有个好地方,运河岸边的台儿庄,轻轻摇着桨,摇进好春光……”伴随着小桥流水,摇橹姑娘的歌声响起来。夜幕降临,枣庄市台儿庄古城内,一艘艘小船载着游客徜徉其中,感受江北水乡的独特韵味。
入夜,大运河畔的渔灯巷,渔灯闪闪,美食飘香。坐在河道边,吃一碗凝聚南北特色的非遗美食黄花牛肉面,是台儿庄古城颇受欢迎的打卡项目。漫步小巷中,老上海胭脂、铝编、糖人糖画、菜煎饼、馓子麻花等文创、非遗产品琳琅满目;柳琴戏、鲁南皮影戏、南狮表演等17项演艺,全天不间断在古城内不同景点表演展示,共同构成了台儿庄古城独特的运河文化氛围,吸引着各地游客。
“在台儿庄古城里听戏曲、看杂技、赏民俗、观夜色,让游客的出行、游玩变得丰富多彩,也激发了景区内的消费活力。”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会长王德刚说。
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从济宁穿城而过,济宁城依河而建,因河而兴。依托大运河,济宁诞生了以儒家文化为基础、商业文化为核心、多元文化相兼容的运河文化。济宁市古运河沿岸通过打造“运河记忆”文化街区,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运河文化,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
在充满古韵的南岸街,既有当地居民在亭子里唱戏下棋,也有年轻人举着手机热情地直播。在摆摊区域,剪纸、香包、绣球等非遗产品琳琅满目,济宁任城非遗绣球代表性传承人刘丽丽正是摆摊的其中一人。刘丽丽摆出来的商品里,有小巧的布兔子布老虎,有布满精巧刺绣的绣球,全部都是手工制作,游客在摊位前挤得满满当当。“我经常来这里摆摊,用香包制作技巧做出来的兔子老虎等小件尤其受小孩和年轻人欢迎。”刘丽丽说。
除了以传统文化为主线打造商业步行街,水上还设置摇橹、画舫游船供游客漫游老运河,将小闸口、东大寺、南门桥、玉堂酱园、太白楼等沿河历史文化景点串联成线,配合灯光、烟雾等特效和沿河两岸的专业演出,营造出如真似幻的穿越体验。
红色文化融入千年大运河的肌理。在枣庄市的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内,陈列着一辆民国时期的火车。长达54米的老式蒸汽机火车、铺满了碎石的铁轨、陈旧的枕木,仿佛带我们穿越到抗战时期的鲁南铁道线。通过投影,参观者可以领略铁道游击队队员在火车上英勇战斗的风采。
抗日烽火燃起时,鲁南铁道大队在枣庄成立。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鲁南铁道大队队员们英勇奋战,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了更好地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当地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大师崔愷等参与展馆设计,建造了这座山馆融合、主题鲜明的纪念馆。临山望水,运河滔滔,守护英烈忠魂,铁道大队的战士们舍身为国的精神也感染着每一位参观者。
培育运河两岸新网红
运河孕育了古代中国的“黄金经济带”。如今,通过挖掘资源,这条经济带上的多类产品,成为新网红。
德州是现代黑陶的中兴之地。作为德州黑陶的领军企业,德州梁子黑陶文化有限公司拥有黑陶产业生产园、黑陶文化传承中心、黑陶文化休闲中心、黑陶研发中心四个园区,产品行销全国,远销世界。在梁子黑陶带动下,全市20余家黑陶企业、600多种产品,占据全国市场份额五分之三以上。梁子黑陶也被评为100个“好客山东网红好物”之一。小手造,大产业,源源不断激发着文化“两创”新活力。
“没有想到,枣庄峄城竟然有如此大的一片石榴园。”很多初来峄城的游客,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枣庄市峄城区是著名的“中国石榴之乡”,石榴种植历史悠久,石榴种植园区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有“冠世榴园”之称。
为了打响枣庄峄城石榴品牌,近年来,峄城区打造以万亩石榴园的宏伟景观特色为基础,依托青檀寺、万福园、中华石榴文化博览园等景点,以丰富的人文历史积淀为主导的生态旅游示范区。同时,还出版石榴专题画册、发行石榴专题纪念邮票等纪念品,举办石榴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大会、石榴盆景盆栽园艺展评、石榴王评选、石榴文学笔会等活动,以石榴文化推动当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大运河仍静静流淌,用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给予沿岸生机与活力。
(□大众日报记者 张春宇 陈巨慧 报道)
标签: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