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关注失能失智老人 破解“一人失能 全家失衡”困局

2023-05-10 21:44:53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 实习生 陶思阅

“在帮助失能老人翻身时,不要用很大的力气直接把老人抱起来,要用握握手、唤醒等方式评估他的状态,充分发挥老人还存在的机能。”日前,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培训的“璧山天门山社区学院”开讲,讲课人是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康复护理专家团队成员杨小红。

社会上流行一句话:“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失能”是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失智”是记忆力、判断力和认知等脑功能退化,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料是养老照护领域的“难中之难”。


(资料图)

全国老龄办最近一次发布的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为4063万人。

作为民政部西部民政社会工作培训中心,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70余名青年教师组成调研服务团队,到失能失智老人的社区、床头走访、调研,为养老照护领域寻经验、蹚新路、破困局。

培训现场,老人在认真观察演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供图

无力的老人

在重庆市天门社区,一位80岁老人年轻时被坠落物砸中双腿、退休后旧伤复发,导致失能,由他的妻子和一名护工照料至今。

天门社区党支部书记严勇告诉记者,截至去年年底,社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占55.7%。这里的老人年轻时多在国家特种企业从事高危作业,为国家建设做出过很大贡献。

“老人现在仍有2至3级肌力,属于科学锻炼可以渐渐站起来的类型。”对老人做测试和培训示范的,是41岁的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师陶科。他曾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优秀技能人才和重庆市青年职业标兵,是一位深谙康复训练的青年专家。

通过触摸老人的腿和手,并对其做抬腿测试,陶科发现,在无外力帮助的情况下,老人可以将一条腿抬到另一条膝盖上,“但是现在老人肌力不足,不宜直接练习行走,而是要进行被动训练。”

一名参加调研的志愿者、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生现场做示范。志愿者模拟失能老人平躺。陶科用一只手托住他的足部,另一只手扶住他的膝盖,帮助其进行蹬腿的动作,在肌力渐渐增强之后,可以用手逐渐施加阻力,刺激主动发力,以达到最大的活动幅度。

陶科表示,许多照护者在护理失能老人的过程中存在着误区,出于好心,他们尽量多地帮助老人,完全替代了老人的自我活动,致使老人失去了锻炼的机会。

从另一户家庭走访后,整个团队成员的情绪有些失落。这个家庭有一位52岁的失能人员,12岁时患多发性神经炎后逐渐失能,照顾她的是年近90岁的父母。患者在卧室躺了几十年,见有生人进来,用枕巾遮住了脸。

陶科现场观察了解后,并未对她做过多康复指导。他出门后告诉记者,这位患者的多发性神经炎是医学难题,现在肌肉已完全萎缩,现在再进行康复训练效果不大。

另一位老人因60岁时脑梗发作,身体左侧失能,已卧床14年,一直由妻子和妹妹照顾。陶科协助老人做抬手测试后,认为他的肌肉情况尚好,主要问题是关节活动受限,即手肘弯曲无法伸直。

“关节弯曲,不宜直接站立。需要进行对指练习、辅助抬手训练。”陶科说,在多个家庭走访调研后,他们发现新冠疫情以来,失能失智老人主要靠家庭成员照护,许多照护者本身年纪也很大。

在重庆市天门社区,一位80岁老人年轻时被坠落物砸中双腿、退休后旧伤复发,导致失能,由他的妻子和一名护工照料至今。

天门社区党支部书记严勇告诉记者,截至去年年底,社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占55.7%。这里的老人年轻时多在国家特种企业从事高危作业,为国家建设做出过很大贡献。

“老人现在仍有2至3级肌力,属于科学锻炼可以渐渐站起来的类型。”对老人做测试和培训示范的,是41岁的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师陶科。他曾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优秀技能人才和重庆市青年职业标兵,是一位深谙康复训练的青年专家。

通过触摸老人的腿和手,并对其做抬腿测试,陶科发现,在无外力帮助的情况下,老人可以将一条腿抬到另一条膝盖上,“但是现在老人肌力不足,不宜直接练习行走,而是要进行被动训练。”

一名参加调研的志愿者、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生现场做示范。志愿者模拟失能老人平躺。陶科用一只手托住他的足部,另一只手扶住他的膝盖,帮助其进行蹬腿的动作,在肌力渐渐增强之后,可以用手逐渐施加阻力,刺激主动发力,以达到最大的活动幅度。

陶科表示,许多照护者在护理失能老人的过程中存在着误区,出于好心,他们尽量多地帮助老人,完全替代了老人的自我活动,致使老人失去了锻炼的机会。

从另一户家庭走访后,整个团队成员的情绪有些失落。这个家庭有一位52岁的失能人员,12岁时患多发性神经炎后逐渐失能,照顾她的是年近90岁的父母。患者在卧室躺了几十年,见有生人进来,用枕巾遮住了脸。

陶科现场观察了解后,并未对她做过多康复指导。他出门后告诉记者,这位患者的多发性神经炎是医学难题,现在肌肉已完全萎缩,现在再进行康复训练效果不大。

另一位老人因60岁时脑梗发作,身体左侧失能,已卧床14年,一直由妻子和妹妹照顾。陶科协助老人做抬手测试后,认为他的肌肉情况尚好,主要问题是关节活动受限,即手肘弯曲无法伸直。

“关节弯曲,不宜直接站立。需要进行对指练习、辅助抬手训练。”陶科说,在多个家庭走访调研后,他们发现新冠疫情以来,失能失智老人主要靠家庭成员照护,许多照护者本身年纪也很大。

陶科老师在为老人检查腿部发应。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供图

他们建议,根据老人们的不同情况应该配置一些智能化辅具,例如对失智老人,防丢失的定位卡就很必要,对失能老人有智能照护床,可以定时协助翻身,减轻照护者压力。

很多家庭并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辅具。陶科表示,比如有些失能老人可以慢慢恢复,不适合配轮椅,适宜配备助行架和手杖,但是家属和社区对此缺乏了解,一律配轮椅,这是不利于恢复的,“应该根据失能老人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肌力来适配。”

难中之难

严勇介绍,社区内设有老年服务站,可以“托老”,老人可以在服务站解决吃饭问题,一顿7元钱,但是专门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的设施和人员缺乏,他们主要依靠家庭照顾。

这也是当前我国养老的现实状态。陶科说,按照国家的“9073”政策,我国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据调研团队负责人黄茜介绍,在养老机构,照顾一个有行动能力的失智老人,养老机构要付出的人力约为1: 3,也就是一个护理员照看三个老人,照顾普通失能型老人约为1: 6。

“先是失智,最后半年失能,就躺床上了。”黄茜的外婆曾经出现过失智,这也导致她走上研究失能失智老人科学照料的起因。她在照料过程中目睹过老人从患病到离世的过程,“失能到最后会伴随有失智,失智老人最后也会完全失能”。

每次调研前,团队成员会先跟社区、养老院沟通清楚被照护对象的具体情况,安排不同专业的教师有针对性的上门评估指导,还会对其他居民普及养老知识。而每次调研中,老人对养老技能的渴求,都对师生带来很大的触动,激发他们“想为老人、为社会做点什么”。

每个失能失智老人呈现的病情状态也不一样。失智老人存在认知症,比如健忘、失去时间感,或是对财产比较敏感。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黄茜探望一位失智老人时发现,那位老人正在翻窗户——老人并非跳楼轻生,而是真的认为那里是“门”,“失智老人有游走的特性,到处找门。”

另一位老人每天早晨起床后,要清点一次存折存单,晚上睡觉时还要清点一次。“实际上他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黄茜说,当他离世时,他的儿媳妇在他的枕头、被褥、衣柜里翻出来几千元钱。“藏钱,藏吃的,藏各种东西。”

根据阿尔兹海默症协会的数据,我国65岁以上认知障碍老年人患病率超过6.6%。黄茜通过历年调研数据推算,重庆失智老人的基数大概是30万。但是实际上在临床上诊断的、看过病的,远远没有这个数。

未来对照护者的需求量更大

在走访家庭后,调研团队在天门社区中心为家中有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属开展居家风险防范培训。约50位听课人,几乎全部是老人,大多数是女性,她们拿着纸、笔,边听边记。

据记者了解,她们有的已经照顾失能失智老伴儿多年,有的对居家风险防范比较关注,关心今后的老年生活。

在培训现场,杨小红演示了老人在跌倒后如何起身,照护者如何帮助失能老人翻身、如厕等环节。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智慧康养学院康复护理教研室副主任杨小红强调,重点是一个“缓”字,例如老人跌倒后,需要稍稍缓过劲、收腿、从跌倒的仰卧姿势变为侧卧,再停顿半分钟,用可以使力的手撑起身子变为跪姿,再停顿半分钟,缓慢起身。

“平时家里在护理老人的时候,有很多误区。”杨小红表示,比如老人半夜要上厕所,照护人一把就将老人从床上拽起来,本来老人有部分可以活动的力量,但没有充分利用,“我们要充分利用老人残存的一些功能,让他体现自己的价值”。

2021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6亿人,比重达到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9亿人,比重达到13.50%;80岁以上人口达3580万人,比重达到2.54%。

未来对照护者的需求量更大、对照护者的相关技能也会有更高要求。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邓明国介绍,该校近3年来通过线上线下开展上百次培训,覆盖重庆、四川、浙江、福建、广西等25个省市8000余人次,除了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属,接受培训的人员还有养老院、敬老院的护理人员。

“被照护的失能失智老人难,照护老人的人更难。”邓明国呼吁,希望全社会给予失能失智照护者群体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增加对失能失智症的了解,早预防、早干预,让更多失能失智老人晚年生活更有质量、更有尊严。

他表示,该调研和培训项目的实施,也让学校深受触动和启发。学校正着力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投入、加强工作保障,推动调研、服务长期坚持、不断深化、持续推进。

受制于本项工作投入大、力量弱、回报低,社会力量参与热情普遍不高,邓明国希望,相关政府部门、有关单位能加大经费扶持,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形式,鼓励支持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尤其是高校力量参与到失智失能老人照护人员的培训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标签: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