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严打学术不端,旧账也要算-今日讯

2023-06-12 22:57:07 来源:南方都市报

近期,全国多所高校提出“彻底清理学术不端问题论文存量”。媒体注意到,科技部办公厅此前已于4月27日印发“关于开展论文学术不端自查和挂名现象清理工作的通知”。

科技部办公厅在通知中表示,在部属高校、中央级科技机构开展论文学术不端自查和挂名清理专项工作的基础上,决定在地方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开展为期3个月的论文学术不端自查和挂名现象清理工作。科技部提出,要通过自查清理,压实单位主体责任,进一步削减学术不端问题论文存量,着力遏制增量。

科技部办公厅还要求,要组织地方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对2018年1月1日以来发表的学术论文开展学术不端问题自查和无实质学术贡献挂名清理。


【资料图】

现在,相关高校显然就是对照科技部的文件要求进行落实。

优良的作风和学风是科研工作的生命线,事关科技事业的长远发展。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就必须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近年来,围绕科研诚信建设,既不乏建章立制的动作,更有对违规行为的严厉惩治,公众已经耳熟能详。

在这种情况下,最近科技部的这个通知还能引起震动效应,无非在于两点。一是从科技部到相关高校,都强调对学术不端行为不仅要遏制增量,还要清查存量,充分展现了对学术不端不妥协、零容忍的决心;二是挂名现象显然成了本轮治理的重点。

严打学术不端,清查存量问题很可能是较遏制增量更复杂的工作,因为与今天的环境相比,过去的情况或多或少存在差异,以所谓“历史原因”作开脱,也常常是一个貌似很难让人拒绝的理由。

因此,不难想象,在清理存量的学术不端行为时,所遇到的各种阻力肯定是最大的。不怕啃硬骨头,这是本轮治理的最大亮点。

清理挂名现象成为治理学术不端的一个重点,也许会让人有些意外。

学术论文“挂名”的现象一度十分常见。以学术规则而论,学者在独立或参与完成的论文上按规则署名,既代表文责自负,也是对科研工作的尊重。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对论文无实质学术贡献者的名字也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论文署名中。

自己的论文为什么会让他人的名字“挂靠”?

一种情况,是要求挂靠者要么握有一定的资源,要么在学术圈内具有较高声望,真正的论文作者权衡利弊,认为让他人挂靠,自己有利可图。

另一种情况,是面对他人的挂靠要求,作者主观上想拒绝,但碍于情面等因素,又不敢或不便拒绝。

无论哪种情况,都违反了学术道德和规范,是对学术共同体诚信体系建设的严重冲击。

2022年,科技部对原《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进行了修订完善,随后公布了《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其中,“无实质学术贡献署名”和“买卖实验研究数据”“重复发表”“引用与论文内容无关的文献”等7种行为一起,被新列明为科研失信行为。

挂名现象是一种积弊,清理存量的学术不端问题更是硬仗。有了决心,还要善打,更要注意标本兼治。

严打学术不端离不开学术共同体内的有力监督。因此,畅通举报和监督渠道必不可少。

治理挂名乱象,对可能衍生的问题也要尽早制订解决方案。一个可能必须面对的事实是,由于自己名字挂靠署名在了他人的论文上,相关人员或许已经依赖这一份“学术成果”得到了原本不应该属于他的东西,如荣誉、奖励、职称等。现在,从主管部门到高校,要下决心对挂名现象进行清查,一旦查实,处理需要到哪个环节?如何处理才能让人心服口服?都不能不早有预案。

面对各种学术不端,主管部门不妥协零容忍,学术共同体同仇敌忾,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就一定大有希望。

标签: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