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武旭 本报通讯员 李军
【资料图】
“你们用电上有什么需求,我们服务上有什么不足,随时告诉我们,我们一定全力做好。”5月17日,国网济宁供电公司负责人到邹城友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宜商三电行,四进送服务”走访,主动问需、主动服务,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满格电”。
友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食用菌研发、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农业科技企业。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从菇房温、湿、水、光、氧等要素调控,再到货物运输、上架码垛、装瓶等环节均实现高度自动化、智能化。而庞大精密的生产体系,依赖于澎湃的电能力量。“菌菇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温度、湿度如果发生大幅度的波动,就可能是灭顶之灾,因此电力的稳定供应对企业至关重要。”企业负责人的一句话,道出了电力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针对蘑菇培育、生产、储存等环节对电力安全可靠性的特殊需求,国网邹城市供电公司组织党员服务队常态化到企业走访,及时获取企业厂区扩建、新上用电设备等信息,协助客户做好用电设备隐患排查整改、应急发电设备维修保养,全力保障客户可靠用电。在充足的电力保障下,该公司日产金针菇100多吨,日装瓶量32万瓶,年销售收入近3亿元,吸收当地500余人家门口就业。
友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邹城食用菌产业的典型代表。目前,邹城有现代化食用菌生产基地20多家,品种涉及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菇、香菇等20多个品种,年产鲜菇38万吨,产值33亿元,蘑菇生产机械化率78.5%,金针菇工厂化产量约占全国的14%。国网邹城市供电公司制定“一企一策”和“一线一策”供电服务保障方案,对客户专线实施“点对点”安全盯防管控,有力保障食用菌企业有序生产,为“邹城蘑菇”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助力邹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电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近年来,国网济宁供电公司认真贯彻落实济宁市委、市政府和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部署要求,担当履责,全力当好乡村振兴电力“先行官”,以实现城乡“电网建设同步、供电质量同步、服务品质同优”为目标,持续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2012年至2022年间,完成511个省定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任务;机井通电3.49万眼,惠及农田185.24万亩;“煤改电”39万户,全省规模最大……济宁配网累计投资90.50亿元,10千伏公用配变总容量由1861.16兆伏安增长至11187.32兆伏安,增幅501.09%;户均容量由0.87千伏安提升至2.69千伏安,增幅209.20%;配电自动化覆盖率由零实现100%全覆盖,配网故障自愈成功率由0突破至92%,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力电引擎。持续优化供电服务,打造“宜商三电”新模式,常态化开展“四进送服务”大走访,全力做到“客户诉求不出网格”,切实增强客户电力获得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电杆高了,电线粗了,电压稳了,没了停电烦心事!”泗水县圣水峪镇东仲都村党支部书记李洋感慨地说。位于东仲都村的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是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近年来建起了文创街、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生态采摘园等,村民们的生活富足幸福。国网泗水县供电公司先后为示范区新建改造配电台区5个,新增1400千伏安,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0.71千米、400伏线路0.57千米,彻底解决了电网重过载、低电压、安全隐患等问题。焕然一新的变压器,整齐划一的配电线路,清洁能源的智慧应用,给示范区增添了靓丽的光彩。
儒源小镇春秋耕读文化体验园位于曲阜市息陬镇,集现代种植、文化体验、观光旅游等于一体,建设玻璃大棚6000平方米,日光温室大棚75亩。大棚对供电要求高,顶部自动遮阳卷帘机、内部通风换气扇等都离不开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国网曲阜市供电公司为园区量身定做了电气化改造方案,嵌入大棚自动化信息控制平台,采用云计算实时掌握环境、土壤、光照等数据,自动化开启通风换气、淋水喷灌,园区生产效率提高了30%以上。
“有了电,我们船居户结束了漂泊的生活,聚集到渭河,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渔家水街。”谈起电,微山县高楼乡渭河村党支部书记化明伟感触地说。微山湖深处的渭河村通电后,变化一年一个样,旅游业从无到有,养殖业由弱变强,养殖的大虾、螃蟹,色鲜味美,供不应求。现在,渭河村有12台变压器,容量1700千伏安,户均配变容量达到3.5千伏安,完全满足了渔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电如春风、似春雨,滋润着秀美的水上渔街,见证了渔民的幸福生活。
眼下,正是大蒜收储的季节。鱼山供电所服务人员每天来到崔口村,穿着厚棉衣,从30℃高温的室外进入低至0℃的冷库,检查用电设备健康状况。这种内外“冰火两重天”的工作模式,对供电服务人员来说已成为工作惯例。崔口村被誉为“中国大蒜第一村”,形成了集研发、种植、收购、冷藏、加工、出口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为保障大蒜产业用电,国网金乡县供电公司多次对崔口村实施电网改造升级,定期对冷库专用变全面“体检”,向大蒜加工企业提供用能分析,优化用电方案,有效降低用电成本,让“蒜辫子”变成“钱串子”,助力小蒜头发展成大产业。
小满后,麦粒熟。梁山黄河滩区现代农业示范区里,6万亩小麦丰收在即。从立春到芒种,小麦要浇三四茬水。针对灌溉用电需求,国网梁山县供电公司建立种粮大户用电档案,开展“一对一”跟踪服务。组织小路口供电所、黑虎庙供电所这两个滩区乡镇供电所成立4支灌溉保电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招手停”服务,及时帮助村民解决灌溉用电问题。“井在地头,电到井口。用电浇地省心省力又省钱。”种粮大户罗香莲说,“用电有保障,我们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
在孔孟大地上,广袤田野间,电力全面赋能乡村振兴,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标签: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