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刘璐 薛兆恒
《明版彩绘孔子圣迹图》的第九幅为《问礼老聃》,讲述的是孔子向老子求学问礼的故事。图中,伏案坐于屏风下的老者就是老聃,在其对面的,就是自远方而来正在专心聆听老聃宣讲学问的孔子。图中右上角有赞文曰:“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子。朱子曰:‘老子曾为周柱下史,故知礼节文,所以问之。’赞曰:‘维周柱史,习知礼文。乃枉圣躬,以廓圣闻。德比重华,好问好察。取人为善,异世同辙。’”孔子问礼于老子,这是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其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实现了不同思想的有机融合,并催生出新的思想,对之后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此时周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各诸侯国战乱不断,社会动荡,礼崩乐坏。孔子在感叹礼制崩坏的同时,又想要在各诸侯国恢复周礼。经过多年的学习之后,孔子已经阅读完了鲁国及周边地区所保存下来的古籍,也拜访了鲁国及周边地区许多有学问的人,但想要恢复周礼,还远远不够。于是,孔子产生了走出鲁国,去各地拜访贤人、求学问礼的想法。孔子在经过多方打听和深思熟虑后,便将访学的目的地选在了周都——洛邑。
洛邑,于周成王时由周公主持修建而成。周公东征,平定了管蔡之乱,为加强周王朝对东部地区的控制与管理,在镐京以东修建了新城,命名为洛邑,后世又称其为成周。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洛邑成为当时周王朝非常重要的一座城市。西周末年,幽王乱政,西周为犬戎所灭,国力受损,周王室被迫东迁。于是,新即位的周平王就将都城迁到了洛邑,史称“平王东迁”,周朝自此进入东周时期,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洛邑成为了周王朝新的政治与文化中心。到了孔子生活的年代,虽然诸侯争霸大大削弱了周王室的威信和力量,但是王室的威名仍有一定的影响力。洛邑作为周王朝的文化中心,保存着相当数量的文物典籍,以及典型的周礼制度,还有很多精通于礼乐制度、熟悉王朝礼乐文化的学者,如老聃、苌弘等人居住在此。因此,洛邑便成为了孔子心中求学问礼的理想之地,他也一直在等待一个前往洛邑求学的机会。
在鲁国办学的成功,使得孔子声名大振,在弟子南宫敬叔等人的帮助以及鲁国国君的资助下,孔子终于踏上了前往洛邑的路途。孔子与老聃的会面,就发生在孔子此次的洛邑之行中,这次会面可以说是孔子洛邑之行中最为重要、最有意义的活动。
老聃,关于他的身份历来存在争议,一般来讲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老子。老子,姓李,名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境)人,生卒年已难以考究。老子是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有《道德经》一书传世。与孔子会面时,老子担任周朝典籍官,掌管官府典籍,具有深厚的学术涵养。老子赋予“道”极深刻的内涵,他认为“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最高的精神本体。这个“道”看不到、摸不着、听不见,但又无处不在。它是“无为”的,却又“无不为”。“道”创造了天地万物、宇宙鬼神,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主宰。老子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事物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具有普遍的矛盾和斗争;事物自身与事物之间正是以这种矛盾和对立为存在的基础和前提。他认为大小、高低、美丑等,都是这种对立、矛盾最鲜明的代表,但对立也不是绝对的,矛盾的双方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老子还清楚认识到事物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并将其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认为,要成为粗壮的树木,一定要从“毫末”般的小树开始;想要筑造高台,一定要从一块块细土开始垒积;想要行千里之路,一定是一步步积累起来的。同时,老子也看到了当时社会底层民众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自己心中对理想社会的构想。他心中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百姓“重死而不远徙”“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以这些思想为基础,老子构建起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并且在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的时代,散射出了耀眼的光芒。
在两人见面之前,孔子已经对老聃的思想有了大概了解,虽然两人的思想观点并不相同,但是孔子依然虚心求教,想通过老聃的渊博学识,了解周朝的礼制,并期望能够阅览老聃所收藏和管理的典籍。老子对于孔子的到来,也是非常高兴。二人会见所谈论的详细内容,今已无从考见,但老聃的思想,一定给予孔子空前的启迪,这在孔子强调人与自然相谐的观点中,多有所表现。
孔子来到洛邑拜访老子的同时,还考察了洛邑遗存的礼制与文物典籍。虽然当时周王室衰微,地位一落千丈。但作为王室都城和周王朝的政治中心,洛邑仍然有着无可比拟的恢弘气势。洛邑的面积远远大过鲁城,街道宽阔整齐,车水马龙,熙来攘往,一派繁荣。这样的景象,给孔子的内心造成了极大的震撼,也进一步加强了孔子对于恢复周礼的决心。在洛邑,他参观了祭祀天地的天坛和地坛,了解郊、社的礼仪;参观了周朝宗庙,考察了周王室祭祀祖先、举行朝会、议事与宣政等政务活动的程序和礼仪;还观看了这些地方所收藏的大量文物。在周王室所收藏的大量典籍中,孔子不仅看到了他所熟悉的《诗》《书》等典籍,还看到了由周王室统一收集、保存的各国史书。
孔子在洛邑停留了很长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都在忙碌中度过。洛邑有着无数的典籍、文物,吸引着孔子一件一件的翻找、查阅、记录;洛邑有着数不清的古迹,等待着孔子去探访;洛邑中,还有很多像孔子一样的思想者,孔子期盼着与他们的交流,期盼着思想的碰撞。孔子与老子临别之时,老子赠言:“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老子对于孔子的告诫,想必孔子一定牢记在心了。
等回到了鲁国,面对众弟子时,孔子对老子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这句话就是孔子对老子敬佩之心最为实际的表达。对于孔子而言,此次洛邑之行,他收获颇丰,一方面,他通过与老子的交流学习增长了自己的学识,另一方面,也正是此次与老子的会面,使得各国更多的人认识到了孔子,为孔子之后的教育活动和政治活动奠定了基础。
标签: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