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泰安日报社·中华泰山网讯(记者池彦明 王玲玲)绿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色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泰安市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立足林业为民、生态惠民、绿色富民,充分发挥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探索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药材、景观利用等复合经营模式,打造林下经济全产业链,提高产业聚集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助农增收致富。
在新泰市羊流镇蟠龙山下的惠美农牧•泰山百合和园,鸟鸣阵阵,微风不燥,茶香伴着中草药的清香四溢。虽然百合还未盛放,但园区内郁郁葱葱的植被生长旺盛。松树下荫蔽着一株株含苞待放的百合,成片的茶树错落有致蓄力生长着。作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山东新泰惠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林下经济面积达4800亩。因百合耐旱、耐寒、喜荫的特点适合林下种植,园区种植有1500亩林下赏食兼用百合。
据新泰市羊流镇西安村党支部书记刘灿奎介绍,百合园牵头在周边村里选出符合条件的种植户,并提供种源和管理技术,为种植户的百合种植效果提供保障;百合成熟后由百合园为种植户提供保底价格,进行统一回收,为种植户的百合销售提供保障。一亩地可产百合650斤左右,回收价格为8块一斤,“双保障”模式的推行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园区在传统农业简单的种养模式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山东惠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利珍介绍说,从单纯林下种养殖经济扩展到林下旅游经济,园区配套建成了林下儿童乐园、丛林穿越等设施,实现了生产、旅游两不误。
为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我市大力培育林下经济典型,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运作模式,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带动全市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新发展林下经济0.67万亩,全市林下经济总面积32万亩、产值12亿元,其中林下种植7.9万亩、林下养殖4.6万亩、林下采摘1.3万亩、森林景观利用18.2万亩。
岱岳区道朗镇丰山村三面环山,在山脚望去,树木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立足泰山药材的种植和加工,丰山村致力于打造泰山名药材专业村。2016年,村党支部领办成立丰草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整合流转土地600亩,建成泰山四大名药种植基地,以“一村一品”模式打造特色产业的发展之路。目前,丰山村建有高标准灵芝种植大棚33个。“灵芝的生长环境需要高温高湿,我们在苹果树、板栗树和核桃树底下大棚种植的灵芝长势很好,目前,种植户年增收8000元以上。”道朗镇丰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文华介绍说,丰山村党支部通过领办合作社,与泰山芝人堂集团紧密合作,采取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由村集体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租赁给芝人堂集团。种出灵芝后,直接由合作社或村民加工成产品,企业负责销售。靠着特色产业,丰山村集体增收37万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解决林下经济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我市林业部门建立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果树所的长期合作,引进推广应用林下种养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邀请高层次专家教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示范、集中授课,宣讲林下经济实用技术,着力培育农民技术骨干、专家能手。近年来,全市每年组织技术人员开展送科技上山下乡活动30余次,举办林下种植、养殖培训班50余期,培训人数达到6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万多份,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我市林业部门整合各类技术资源,建立了以市、县、乡三级林业、农业、畜牧、科技等部门为主体的技术服务网络,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分片包干定期下乡进行林下经济实用技术培训,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服务,手把手传授实用技术,切实让农民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成立林下经济合作社69个,入社农户达951人,从事林下经济的农民达2.4万余人,人均增收1.1万元。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引导林下经济经营主体强化品牌建设,打造品牌、推介品牌、树立品牌,构建林下经济产品品牌集群。近年来,全市先后注册了“泰山百合”“无恙堂”“芝人堂”“芝圣堂”等中药材产品品牌,“老寨山”“龙廷”“石莱”等草鸡蛋品牌,“东岳第一春”有机绿茶、红茶品牌;“派哥”无公害黑猪肉商标等林下养殖品牌,林下经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壮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审核 聂艳艳)
标签: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