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资料图片)
传家宝不一定价值贵重,它可以是一件普普通通的旧物,见证了家族的兴衰和家风的传承,承载着厚重的情感和珍贵的记忆。它不仅是一件旧物,更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
即日起,晚报文青推出“泰安故事·传家宝”栏目,邀请市民晒出家中传家宝,书写属于自己的家族故事。
老许家的《立分单》
作者:许芮语
我们老许家珍藏着一件传家宝。它历尽沧桑,从同治年间一直被保存到现在。它见证了许氏家族百年风雨沧桑,承载着“仁义礼智信”的朴实家风。它是我们老许家的《立分单》,是我家先祖分家的书面凭证,也是我们许氏家族共有的文化遗产。
在我所见的无数文物中,唯有这份《立分单》令我感到亲切与眷恋。它古老而又滚烫,与我血脉相通,让我心存虔诚,念念不忘,永世传藏。
(同治年间许氏家族《立分单》。 作者供图)
【获宝】
20世纪80年代初,位于东平县东平镇驻驾村的许氏祖宅年久失修,岌岌可危。爷爷无奈,只得拿出攒了好几年的500元钱进行翻修。在拆卸祖宅房梁时,突然从椽子上掉下一个布满厚厚灰尘的蓝粗布包。一时间,在场的所有人都呆住了。
前些年,洪山大爷家修葺老房时,曾从东隔墙扒出几十块大银圆,换回了好几辆“大金鹿”。这个藏在房梁上的蓝粗布包,里面应该也有类似银圆这样的宝贝吧!
爷爷慢慢上前,双手哆哆嗦嗦打开了布包,里边是一块叠得方方正正的白棉布。也许是因为年代久远,白布已发灰发暗,再展开,一片密密麻麻宛如刀刻般的小楷展现在众人眼前。父亲上过夜校,也算识文解字,反复鉴别后确认,这块白棉布就是祖上同治年间的《立分单》。爷爷想起老一辈人嘴里常念叨的一句话:“契约挂梁头,信义不能丢。”果然,在自家祖宅的房梁上,真就有这么一份信义的见证。
祖宅挺立已逾百年,当初是谁把这份《立分单》置于梁上的,我们不得而知,只当机缘已到,我许氏后辈得以重获此宝。
【说宝】
这是一份写在白色棉布上的凭证,内容简单明了,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描述了分家的缘由和财产分配的办法;第二部分则写明了许方坤所分得田产的地理位置和具体数目;第三部分解释了五家公共田产的处置情况。
这份《立分单》应为一式五份,参与分家的许方乾、许方震、许方坤、许方兑兄弟四人及其侄子许清源人手一份。我家这份,应出自许方坤。
我一直在遥想那一天——同治十年农历二月十二日。那是1871年的春天,在过完二月二“龙抬头”那个让人充满向往的节日后不久,我的先祖找先生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将家中的兄弟姐妹、叔侄妯娌聚到一起,一家人在乡邻和德高望重族人的主持见证下,认真恭敬地签署了这么一份“分家协议书”。先祖秉承“仁义礼智信”的准则,将家中田地、宅院、物料做了细致划分,一一进行了分配,从此,“方”字辈的先祖就与他们的父辈分了家,开启了独立的家庭生活。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万里江河必有其源。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对家族文化知之甚少,幸甚我们老许家有操心的长者,在20世纪90年代发起了一次“续家谱”活动,让我们不忘祖本,把家族文化进一步传承下去。查看家谱,我们老许家的辈分是这样安排的:
成风安公心 永方庆汝树
鸿昌效肇起 立恒传继广
升开脉增辉 国舜恩道湘
聪慧显润杰 同令冠华强
我是“昌”字辈,从家谱记录的“成”字辈算起,我是老许家第十二代孙。这张《立分单》的主角,是我的第六、七代先祖。他们那两代人,生活在清朝咸丰、同治、光绪年间。《立分单》中提到的方乾、方坤、方震、方兑四位兄弟,其父为“永”字辈的永昌。我翻查家谱时发现,永昌除了方乾、方坤、方震、方兑四个儿子外,还有方艮、方阶两个儿子,两人的排行在四子之后,应为永昌的“晚来子”。为何方艮、方阶没有出现在《立分单》中呢?是分家的时候,方艮、方阶尚未出世或年纪极幼吗?又或许他们是庶出,不便参与此次分家?从“方”字辈到“昌”字辈,中间隔着六代人,如今的我只能通过族谱中的蛛丝马迹,猜测当年分家时的情形,其中的许多谜题,已经无从揭晓了。
【传宝】
在随后的40年间,这份《立分单》经过了爷爷和父亲,最终传到了我的手里。
历经朝代更迭,岁月变迁,这份《立分单》躲过了饥荒、战火、地震、旱涝等灾害,被保存了下来。如今,承载《立分单》的白色棉布渐渐变成了深灰色,我能在上面看到裸露的布丝、小米粒般的蛀洞,还有后人不小心留下的墨迹。当年的小楷依旧清晰,点点如桃,撇撇如刀,俊秀刚劲,入“布”三分。
《立分单》上提及了“石龙口”“小桥子”“西洼地”几个地名,每每看到,都令我热泪盈眶。这些都是我儿时劳作过的地方,时空虽然跨越百年,这些地名却让我倍感亲近,仿佛能看见儿时的自己正从田间地头走来。当然,上面出现的更多地名还是那些曾经属于我们家族,如今却连我的父辈也未曾听闻、无从说起的地方。它们应该变成了宽阔大道、高楼大厦,成了沧海桑田、岁月变迁的真实写照。
《立分单》代表的是公平公正,彰显的是诚信道德,是一种朴实单纯的家族约定,也是许氏家族一辈辈人对“仁义礼智信”的遵循与实践。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份传家宝,2019年,我请人将它装裱了起来。如今,画框中的《立分单》显得愈加神圣庄严,像一位正襟危坐的老人,慈祥而又严肃地望着我,提醒我莫失莫忘温良恭俭、忠信孝悌。
◎编后记
一份同治年间的传家宝,为我们开启了时光之门,带我们走进距今152年的那个春日,看到了许氏家族齐聚一堂,共商分家大计的场景。那场景里有明媚的阳光、和煦的春风,有慈爱的先祖、友善的乡邻,有公正的分配、庄严的约定,还有地土、宅园、器具和年迈的母亲、待嫁的妹妹、即将独立门户的兄弟……
白色的棉布逐渐泛灰,俊秀的小楷历历在目。一个半世纪的时光,《立分单》上的人与物均已作古,但“仁义礼智信”的家风却永远保留在了许氏一脉中。
对一个家族而言,传家宝更像是一种精神遗产,它的意义远重于它的价值。即日起,“泰安故事·传家宝”栏目面向市民征稿,邀您说说传家宝的那些事。
投稿邮箱:tawbdax@126.com(标题标注“泰安故事·传家宝”)。
征稿要求:以传家宝为主题的散文;1000字以上、3000字以内;情感饱满、行文流畅,有泰安地域特点,突出故事性、时代感。
标签: 仁义礼智信 正襟危坐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