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胜男
【资料图】
目光向外
把自己的故事讲好
本报记者 方涛
《芈月传》《燕云台》《天圣令》……无论在网络上还是在荧幕里,蒋胜男笔下波澜壮阔的历史架构、翻云覆雨的“大女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015年在国内大火的《芈月传》,乘上了网文出海的风帆,迅速在美国、日本、韩国、泰国、越南等十多个多家掀起一股“芈月热”。蒋胜男回忆说,2017年,她第一次前往泰国与读者交流,介绍芈月是一个2000多年前的人,现场发出一片惊叹。
2020年11月起,蒋胜男的《燕云台》也相继在马来西亚、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家播出,在海外网站上获得高评分。
优秀作家的一只眼睛永远在文字之外。
蒋胜男的目光敏锐地关注着社会生活。今年两会,她关于“加强八小时工资制执行情况监督”的提案冲上热搜,道出无数打工人的心声,引发了广大年轻人的共鸣。
“我关注的所有问题,其实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问题——我想更好地活在当下。”这样的出发点,也映射在她的写作中,她的作品《太太时代》以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背景。面临危机,如何迎接挑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她对现实生活的刻画,不仅局限于生活的细节,更多从人们的现实心理体现、影射出社会的共鸣。
立足传统,成就不重复的自我
记者:改编自您同名小说的电视剧《燕云台》,2020年11月起相继在马来西亚、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家播出,在海外一些网站上评分很高,您觉得网文出海成功与否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蒋胜男:今天我们谈网文出海,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我们到底为谁而出海?我们要的是海外的精英认可度还是民间传播率?我们的作品走上一些高大上的国际舞台固然值得庆祝,但我想,我们同时还需要获得国外老百姓的共情,实现真正意义的广泛传播。
《芈月传》和《燕云台》海外传播的成功,首要因素是故事好,然后人物的情感能产生广泛的共情。我们把故事讲好,这就足够了。历史背景、文化典籍、中华元素……好的东西,感兴趣的海外读者自己会慢慢挖掘。
记者:您的创作题材,从武侠,到历史,横跨多个领域,很有中国文化含量。是什么让您保持旺盛的创造力,跨题材的小说创作给您带来怎样的挑战?
蒋胜男:创作跨越题材,或者说切换创作赛道,实际上是我不想重复自己。
一个作家如果永远写不出好作品,倒也罢了,但曾经有过好作品的作者往往会面临两个困境:一是因被模仿而进入类型内卷,二是如何超越自己提升自己。
关于前一点,的确,这条赛道上的人会越来越多。本来你一天写三千字,慢慢的,你要写五千字甚至八千字——因为别人能写五千字八千字,这是一个很大的内卷。如果你的写作量太大你就没有时间去思考了,就没有时间对作品进行深度挖掘了。
其次,这就是为什么我一开始写武侠,后来又去写历史中的一些故事。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哪怕速度慢一点,但一定不要完全重复同一个套路,一定多多少少要有点新的挖掘和改变,争取提升作品的“含金量”。
关注现实,让网文回答当下
记者:这些年您一直密切关注社会问题。
蒋胜男:作为一个作家,通常对社会的观察是更敏锐的,因为生活是作品的生命来源。同时,我也一直没有脱离社会,一直保持着关切当下的状态。
我看到很多问题,包括过度加班问题、离婚冷静期问题、男性产假问题、外卖问题,其实归根结底就只有一个问题——我想更好地活在当下。
至于我为什么要经常发声?这是一个作为文化人的自觉,我又是两会代表委员,既然我看到了,又有说话的平台,我为什么不去做呢?我相信我的提议是顺应时代呼声的。
记者:作为一名作家,您是如何在作品中表现、反思这些问题?
蒋胜男:在我创作的作品中,不管是写历史小说,还是写现实题材,归根结底,都在写人们对人生境遇的选择与思考。无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在时代的漩涡里,人们何去何从,如何做出选择,都是我在创作中经常思考的问题。
《太太时代》虽然是以现代都市为背景,但是人们面对生活中的“黑天鹅事件”的真实生态存在一种永久、普遍的共鸣。
《芈月传》里,芈月和黄歇、义渠王之间的纠葛,它展现的是一种更多元化的视角:在不同的立场和利益的作用下,每个人的诉求都是不同的。和你思维方式相悖的人,甚至可能就是你最亲密的亲人朋友。这种视角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不是同样具有现实的意义吗?
无论什么作品,我们都应该立足于社会生活,并在虚构和现实中寻找一个平衡点,进而引发读者的思考。
向外吸纳,打造优质“大女主”
记者:“大女主IP”是这些年的荧幕热门,这与您的创作也有一定程度的契合,在您看来,“大女主”火爆的原因在哪里?
蒋胜男:从我个人创作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大女主IP”的火爆现状可能有两种背景,其一是市场,其二是需求。
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范围内,尤其是中国的女性高学历就业者在高速增长。而女性视角的文学作品在历史上是整体匮乏的。这就是一个响应时代的现象:没有这么多受过教育及具有购买力的女性和对文学话语现状不满意的女性,也没法有这么多大女主的作品。
在传统的社会里,社会更多地告诉男孩子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但对于女性来说,这种人生观的引导是缺失的。你会发现你在学习上、工作上遇到问题,你可以得到一个很具体的解决方法。但在人生更重要的选择关口,爱情也好,事业也好,婚姻也好,你很难去找到一个合适的对标。
社会需要一个女性的对标,必然会需要更多“大女主”的文学作品。哪怕是历史上的这些女性,她们如何从一个后宫女性一步步奋斗上来,成为一个有突破的女性,也是一个引导和对标。所以有很多读者和我说,今天她看到芈月的故事,看到一个先秦的虚构文学形象,仍然能产生共情,对她的故事产生感动。
记者:“大女主”往往始于小人物,这与不少网文中“打怪升级”的成长历程也有一定相似度。同时套路式的剧情,也使受众有一定程度的审美疲劳。
蒋胜男:今天许多国产“大女主”令人产生审美疲劳,很大程度上是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我们的创作提升、系统评定没跟上。
当市场有旺盛的需求,但是缺乏优秀的作品,许多玛丽苏剧、“娘道文”贴上“大女主”的标签,换个包装就又推出来了。“大女主”就被不知不觉地改头换面、张冠李戴,甚至是李代桃僵了。
同时,影视作品还是强化了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我们塑造的往往还是一个“贤妻良母”的形象,对女性成功的定义太过于狭隘。仿佛我们的未婚女性全都是恋爱脑或者在相亲的路上,已婚女性永远在处理婆媳矛盾,如果写《欲望都市》的题材,很容易就从四个已婚女性如何面对人生写成四个妈妈为了争幼儿园名额去掐架。窗口开了,有了新的视野,但花不够了,于是假花和过期的花也端上来了。
标签: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