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8月19日上午,“尼好,戏剧!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系列活动“大师讲堂”邀请到了国内著名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戏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浩老师,以《从言不由衷到当众孤独——兼论演员创作的七个层面》为题,进行了专题讲座。
从一段传统京剧选段《林冲夜奔》的视频资料开始,李浩老师以演员的形体表演功底为切入点,围绕演员怎样实现自我定位、演员怎样向观众表达人物、导演与演员怎样协同、观众怎样解读演员表演等多个角度,清晰表达了自己对“演员创作”的深刻理解。
在李浩看来,现实生活是艺术最好的老师,演员首先要有一双观察与发现的眼睛,善于从不同人物身上提取到关键性神态、语言、动作等信息,在心中建立属于自己的表演“素材库”,方便在进行人物创作时取用。“比如说,著名表演艺术家石挥先生在创作一个戏剧人物时,就在笔记中分析了他观察到的13个类似人物原型,从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不同方面汲取关键要素,丰富所要创作的人物细节,让角色更加鲜活立体,辅之以精湛的表演技巧,从而产生高度的艺术感染力。”李浩说,他在尼山看到了来自全国各地进行研学的孩子们,从他们的视角中,可以发现更多成年人不易发现的细节。“我们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社会赋予我们不同的身份定位,也成为束缚我们的框架,限制了我们的观察视角。所以演员是需要保有一些童真的,跳出社会化身份的自我局限,以一种更加纯粹的视角观察生活,看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什么才是好的表演?从最初时不知怎样塑造人物、依靠形体(外形)进行初步创作,到逐渐与人物建立情感连接、能够提供独立的观点与表达,再到让观众忽略演员本身而将视线集中到“人物”身上,进而达到中国传统哲学中“空”的境界。“我们常说,好的演员应该像一个空瓶或者一张白纸,人物给他装入什么、赋予他怎样的色彩,他就应该表现出怎样的内容和色彩,进而让‘演员’的身份隐形,让‘人物’的形象显现,让观众记住演员所要表达的人物,而不是演员本身。”李浩说,在日常教学中,他们也非常注重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表演形式的启发。
“通过这次活动,我看到很多年轻导演、演员借用戏剧的形式表达自我、探索世界,他们的方法和理念更加现代和多元。相比于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青年导演和演员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更有希望也更有勇气,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做更多探索,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在轻松而富有启发性的氛围中结束,李浩也就“有志于表演,但没有在专业院校接受过系统训练,应该怎样提升自己”等问题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交流互动,“要是有时间和机会,我愿意在济宁多走走多看看,这次活动也是我们的一次文化‘寻根’之旅,通过现代艺术形式实现古今对话,以更符合当下文化表达的形式发扬孔子的理念,让更多人有了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渠道。”(见习记者 朱可鑫)
标签: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