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 >

共谱文化润疆交响曲-焦点播报

2023-04-17 08:24:07 来源:掌上济宁

掌上济宁讯(记者 王雁南 李守臣 通讯员 邓长征)近年来,济宁市援疆指挥部把深化两地交往交流交融作为文化润疆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积极推动鲁疆两地文化单位共建、文化产品共享,谱写出鲁疆两地新时代文化润疆交响曲。


(资料图)

“文化润疆,就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地干部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润物细无声中浸润人心。”济宁市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孙希忠说。

互交互融 文化共享

济宁市是孔孟之乡,有红色文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始祖文化等文化资源,文化艺术院团众多,近年来创作了“桃花扇”“孟母教子”等诸多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新疆喀什英吉沙县拥有“达瓦孜、土陶、小刀、模戳印花”等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让两地各具特色又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跨地域交流共享,是援疆指挥部的工作重点。由此,他们组织推动了济宁市文旅局与英吉沙县文旅局、英吉沙达瓦孜杂技团与济宁杂技团、济宁市艺术剧院与英吉沙县文工团、济宁市文化馆与英吉沙县文化馆等近20家单位的结对共建,签署跨地区文化交流合作框架协议,互相到对方所在地开展文化展演和艺术交流。达瓦孜艺术团来山东济南、济宁等五市进行了巡演,济宁杂技团赴英吉沙鲁疆达瓦孜非遗演艺中心进行交流演出,两地互交互融,演出现场观看人数超3万人次,山东、新疆两地省级电视台对交流演出进行了7次现场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

传承非遗技艺 夯实交流基础

新疆喀什英吉沙县拥有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由于历史原因,又受近年来疫情影响,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发展难、传承更难的困局。为有效破解“非遗技艺传承人缺失”“没有品牌影响力”的问题,济宁市援疆指挥部通过调研协调,加强规划,投入援疆资金8400万元,挖掘整合了小刀、土陶、模戳印花布等国家级非遗资源,援助他们整体打造了英吉沙非遗特色小镇。“目前,特色小镇每天游客量达到1500多人次。”来自任城区济阳街道的援疆干部胡传兵向记者介绍。

如何让好形势持续下去?济宁市援疆指挥部把功夫又放在了非遗传承人团队建设上。2022年以来,投入援疆资金260万元,为达瓦孜新选拔非遗传承学员40余名,并引导成立了非遗技艺协会、制作合作社,建设了土陶展览馆、小刀博物馆、十二木卡姆等非遗制作工坊。到非遗特色小镇采访时,在“土陶艺人之家”,记者见到了主人阿卜热合曼·麦麦提敏。“现在土陶制品不仅新产品品种多了,品质也更好了,从事土陶制作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他边向游客推介着自己的产品,一边向记者介绍着。目前从事土陶制作、小刀加工的村民已达到260多人。围绕四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还制作推出了“指尖造物——英吉沙土陶”“丝路遗韵——英吉沙小刀、达瓦孜、模戳印花”等系列专题片、短视频,在新华网、大众网、石榴云等网络平台发布后点击观看达1000多万人次。英吉沙非遗文化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非遗创作团队人气也越来越旺,这也为济宁和英吉沙两地文化产品的交流共享夯实了坚实基础。

推进交流互鉴 增进文化认同

为畅通两地双向互动渠道,立足“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说话”,济宁市援疆指挥部又促成在新疆首次举办了“孔子文化展”,以“实物展出”“图文展示”“触摸体验”等形式,集中展示孔子相关文物、图片、古籍以及艺术品24件套56件国宝级珍贵文物,生动展示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形成、发展与传播,润物细无声中,滋润着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精神世界。展览随后又在新疆图木舒克、昌吉、乌鲁木齐等地进行了巡展,参观人数近10万人次;援疆指挥部支持打造的双语版舞台剧“孟母三迁”,由维吾尔族和汉族演员共同演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孟母教子”的故事,不仅让当地群众充分感受到儒学文化魅力,也很好地促进了两地文化的交流互鉴。

济宁市援疆指挥部还于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组织济宁非遗文化与英吉沙非遗文化交流展,“用非遗点亮古丝绸之路”大运河非遗南疆行团队先后走进芒辛镇土陶村、绿地公园、和谐社区、县实验小学等,场场人气爆满;济宁市泗水县的国家级非遗黑陶传承人被邀来到英吉沙,就陶瓷制作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阿卜杜·热合曼进行结对交流,由此提升了英吉沙土陶制作技艺。济宁文联也来到英吉沙,进学校、入社区、下乡村开展“书法艺术进庭院”活动,不仅现场创作书法艺术作品,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当地各族群众送文化、送政策……在援疆干部的默默付出中,在种种活动的开展中,在一项项措施的实施中,当地群众的文化素养逐渐得到提升,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更加递进……

标签: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