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圣城网讯(记者 杨柳)3月15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5场),介绍了兖州区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2022年,兖州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0.14亿元、增长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26亿元、增长1.1%,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区”第67位,获评“山东省工业强县”“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区”“全省外贸高质量发展区”“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
今年,兖州区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突出抓好制造强区、项目带动、城市提升、乡村振兴、改革开放、生态环保、民生保障“七项重点”,促进经济稳中提质,推动兖州区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大抓先进制造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打造新能源、造纸包装、橡胶化工三个千亿级,高端装备、健康食品两个二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定位,集中实施产业发展“千百亿”工程,年内力争制造业营收突破千亿元。培育梯次强企方阵,持续深化助企攀登,大力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支持企业研发创新、技术改造、品牌创建。提升园区承载能级,工业园区围绕争创国家级开发区,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体制机制、基础设施,抓好特色“区中园”建设,启动规划空港产业园,全力打造千亿级枢纽型物流中心。
大力攻坚重大项目
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集中优势资源要素,全力保障重大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实施“双百技改”行动,围绕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安全化管控,推动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产链上云。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坚持大抓招商、招大项目,依托企业、突出产业,有针对性开展集中招商、专题推介等活动,精准对接国内外500强、央企名企、行业龙头企业。打好要素保障“攻坚战”,强化对上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推动更多项目纳入省市级重大项目库。
融入都市区一体化
构建大交通格局,全力服务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一空两铁三高一快”四通八达、外联内畅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建设高品质城市,改造老旧小区、合流制建筑小区,加快边界内社区建设。实施路网提标工程,新建改造主次干道,实施亮化提升工程,对照明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实施文脉传承工程,加快市民文化中心建设,打造特色街区,加强文物保护修缮。实施绿化提质工程,改造、新建环河公园、口袋绿地,提升主干道及重要节点绿化档次。加强精细化管理,聚力打造文明典范城市,推进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大力整治乱搭乱建、占道经营、违章停车等城市顽疾,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
推进乡村振兴
保障粮食安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鼓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推进优质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建设种业数字化管理平台,推进育种试验基地建设,培育壮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发展乡村产业,推动特色产业全链条升级,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用人才技能培训,有序引导返乡创新创业。积极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地上房屋,支持“一镇一特色、一村一品牌”发展特色产业。启动新一轮乡村振兴规划编制,抓点带面推进全域乡村振兴,构建“双心共振、两带串联”发展格局,争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推动改革开放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对标“全国一流、全省领先”,争创营商环境创新改革示范区。深化“双全双百”改革、“全省通办”、“跨省通办”,服务各类市场主体。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争创全省现代流通强县;推进商圈业态升级,提升城市商圈综合服务功能和消费集聚能力。实施“消费提振年”行动,开展惠民促消费活动,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引导企业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支持企业布局海外营销网络和公共海外仓,争创全省跨境电商基地。
改善生态环境
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攻坚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持续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整改,让蓝天、白云、碧水成为常态。加强生态修复治理,坚持“四水四定”,启动“水润兖州”水系连通工程,加快建设“一环两带三片四网”现代水网。全面落实“林长制”,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加快绿色低碳发展,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深入开展“四减四增”行动,稳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严控“两高”项目准入,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保障改善民生
提升社会保障质量,建设就业环境友好型城市、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构建四级标准化医保服务体系,让群众更有“医”靠。关心关爱孤困儿童,建设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开展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贫困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和辅助器具社区租赁省级试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入推进教育“二次创业”,构建“一校一品”特色教育,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整合农村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教师队伍提质增效,引导城乡师资有序流动。提升养老托育质量,建设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培育发展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完善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婴幼儿照护指导中心和示范服务中心。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三级中医医院建设,启动新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提升文化供给质量,实施“文化旅游提升年”行动。
标签: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