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 >

《中国县域经济报》点赞济宁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显著

2023-02-06 20:25:54 来源:掌上济宁

掌上济宁2月6日讯 今天出版的《中国县域经济报》,在要闻版刊发稿件《出实招 稳就业 惠民生》,报道了山东省济宁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挥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和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的作用,积极促进就业的做法和成效。

以下为报道全文:

出实招 稳就业 惠民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居民稳定获取收入的保障。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狠抓落实为保障,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全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显著。其中,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和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对于促进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每天巡逻守护母亲河,这项使命很光荣。能为黄河生态保护做点事,我打心里高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赵堌堆乡56岁的居民李大春说。

李大春是黄河滩区脱贫迁建户,如今每天清晨都到黄河大堤上巡查。“妻子身体残疾,为方便照顾她,我不能去远的地方工作。现在工作地离家很近,时间也比较灵活。”说起当前的工作,李大春很是满意。

2022年,李大春通过年度城乡公益性岗位招聘被录用为黄河大堤巡防员,负责在划定区域内针对黄河大堤维护和环境保护等事项进行巡查。这些年来,他亲历、见证了黄河滩区群众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前我家住的是低矮的土房子,现在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以前靠种地为生,看天吃饭,现在当上了黄河大堤巡防员,有了固定收入,乡里还统一给我们上了保险。”李大春说,“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让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也给了我为家乡作贡献的机会,让我很幸福。”

李大春的经历是济宁市众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增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济宁市牢牢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契机,围绕让黄河滩区迁建居民就地就近就业的目标,在公共管理类、公共服务类、社会事业类、设施维护类和社会治理类等5类岗位基础上,开发了黄河堤防管护、黄河沿岸生态保护、迁建社区绿化保洁、卫生防疫、扶残助残等222个岗位。

济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东利介绍,济宁市围绕“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的目标,扎实推进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开发特色岗位,补齐农村环境保护短板。面对南四湖生态修复带来的渔湖民退养等新问题,济宁市设置退养池塘防复养巡查监督、湿地巡护、湖上流动巡护等岗位,既解决了渔湖民就业问题,又推动了南四湖生态修复。

为稳就业、保就业,济宁还推出了多项有力举措,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便是其一。

就职于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丁慧慧今年22岁,曾就读于辰欣药业与济宁市技师学院订单班。2020年,她一毕业就到辰欣药业上班了。“我们在学校学的内容是根据企业的生产工艺定制的。我刚上班时在灭菌岗位工作,用的设备跟当年学习时操作过的一模一样。”丁慧慧说。如今,业务出色的她已成为灯检组的小组长。

为解决技能岗位招聘难,济宁于2019年挂牌成立了济宁市技工教育集团。集团由理事会制定发展规划及方针目标,统一集团各单位联合招生平台、教育管理平台、师资调配平台、科研创新平台,企业可直接参与专业设置、课程研发等办学决策,校企双方共享生产教学设备和科研力量,让学生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掌握企业生产所需的知识技能。截至目前,集团已吸引188家企业、20所技工院校、9家职业培训机构入驻。

集团院校与京东、吉利等300余家企业联合开设订单班次210个,与山东荣信、辰欣药业等59家企业以新型学徒制模式培养2600余人,校企联合开发一体化校本教材34本。值得一提的是,企业专家也可直接参与教学。集团已聘请山东省首席技师、“齐鲁大工匠”等30余位行业专家担任“实训教授”。“老师讲理论,师傅带实操”,这样的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企业的先进技术。不仅如此,很多企业还将生产场景“搬进”了课堂。校企联合打造了智能制造、高端化工、“京东校园”等实训平台,把生产任务带进课堂,引导学生在校内开展生产实践,实现了“实训就业无缝衔接,学生毕业即可上岗”。

记者 陈曦 通讯员 苏茜茜

标签: 黄河大堤 校企合作 生态保护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