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在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钢集团日照公司”)的冷轧厂的冷轧原料库里,无人电容小车将一卷卷一人多高、带着滚滚热浪的黑色钢卷从热轧车间源源不断地运至库内,与之紧密配合的无人桁车将钢卷稳稳吊起后精准放置在地面的鞍座上。在后续的拆捆、酸轧、回火、镀锌甚至贴标、成品入库等环节,并没有工人穿梭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关节机器人、高大的自动化设备和无人驾驶车辆。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从危险度高、工作条件恶劣、重复性强的生产环节入手,先后投资4.5亿元,引进自动化机器人83台,对烧结、炼化、出钢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流程的智能制造升级。让原本粗、重、笨的钢铁冶炼和深加工变得更加绿色、洁净、智慧。”山钢集团日照公司设备管理部智能制造室主任师王太兴说。
当前,山东正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提升、智能化改造、绿色化转型、服务化延伸、生态化集聚,切实挺起“产业脊梁”。目前,《山东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行动计划》正在编制中,山东将“一业一策”推动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纺织、轻工等一批重点传统行业改造提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们以集中化、智能化、无人化技术广泛应用为措施,实现了产业生态智慧化、运营管控数字化、制造单元智能化、信息产业高端化。”山钢集团日照公司生产部副调度长杨晓清介绍说。去年,山钢集团日照公司投资3.2亿元,将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管理和工业生产深度融合,搭建智慧钢铁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幅提高了企业生产线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稳定顺行、工序协同。
现代轻工纺织产业是山东省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高端化改造提升正日益成为轻纺行业发展的重要推手。
青岛雪达集团有限公司是山东省针织服装研发生产及出口重点骨干企业。在雪达集团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日本客户的外贸订单。“得益于智能化改造,企业的订单交付周期缩短了一半,提前了近30天交货。”青岛雪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日峰介绍,集团从织造、染整到制衣,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目前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到了9月份,秋冬季产品早已排单生产。
作为老牌的服装针织企业,青岛雪达集团也曾一度面临着成本上涨、招工困难等问题,智能化、高端化改造提升成了企业脱离困境的法宝。“企业进行高端智能化改造后,解决了‘招工难、用工难’人力成本快速增长的问题。”雪达集团企业管理部部长刘作集表示,“1台机器等同于10名工人在干活,而且把老染色工人的经验变成了程序,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效率。”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向“智改”要动力,向“数转”要活力。连日来,在山东正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正凯”),一排排梳棉机高速运转,机器上的传感器正实时采集生产数据,并上传到正凯智慧纺纱综合管理平台。
敲敲键盘,生产搞定。“坐这边,直接输入所需纱线详情就可以了。”山东正凯工业互联网事业部总监何胜军刚在智慧纺纱综合管理平台上输入参数,车间内轰鸣声随即传来,生产线自动运转,甚至可以切换生产市面上的八成纱线品种。
近年来,年轻人愿意从事纺织工作的越来越少,生产效率、新设备升级、产品质量要求等方面的因素也在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面对产业提档升级的迫切需求,山东正凯实施技术改造,与海尔卡奥斯合作建设了20万锭的多品种智慧化纺纱工厂。“在生产用工上,大约每万锭有30人,比同行业优秀的差别化纺纱企业每万锭大约节省50人。”何胜军说。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体现在数据价值上,即通过数据反馈并指导生产。“智改数转”正是山东正凯和海尔卡奥斯合作的最大意义。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快智能制造提质升级的步伐,“改”出一片发展新天地。
(大众日报记者 栗晟皓 张晓帆 孟令洋 通讯员 徐宁 周杨 报道)
标签: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