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就算是不可抗力,教育公平也绝不允许例外者 天天速讯

2023-04-01 09:05:40 来源:红网公众号


【资料图】

因为航班延误错过考研复试的学生又能正常参加考试了。3月27日,记者从广东工业大学获悉,学校决定批准,因为极端天气航班延误错过复试的学生,可向学校提交证明材料,按流程参加学院组织的复试。学院工作人员表示,为体现公平公正,复试环节与其他考生相同。(3月28日《新京报》)

在很多人看来,该考生能够重新参加复试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正义观——如果规则、程序就不合理、正义,我们就应该给未能遵循程序的人一次新的机会,这也推动了程序的完善,尽管创造了“例外者”。看似无懈可击的逻辑,但其既误解了程序正义,也看不到现代选拔性教育经过了多少努力才将“关系”“人情”洗涤,以程序正义为锚,建立起能够维护一种普遍正义的选拔模式,这种“正义”——程序正义不同于一种浪漫主义理论的单一性正义——一种理想化正义,而是一种看到个体更看到全部的正义观,它不讲“人情”,因此有时会备受人情指摘,却极富人情,给了农家子弟一个不看出身、不看资源、背景的机会。

司法和教育是一个社会应该咬死“程序正义”坚决不放松的两个领域,它虽然不会让每个人满意,但却是一种社会公平的最大公约数。为了个人的人情而允许例外者,是看不到“程序正义”在教育这一特殊场域的特殊甚至是无与伦比的重要性。

由一个人的遗憾,看到复试制度的弊端,是让我们由点及面地对整个复试制度进行反思,比起这位考生由于学校匆忙叠加极端天气导致的遗憾之外,还看到那些因为学校半夜发复试通知,并且确认时间只有半小时甚至更短而导致的遗憾,而不是努力让这个“遗憾者”凌驾于整个程序之上的例外者。这既对别人不公平,也应该“开口子”这种行为的警惕。

在很多人看来,这位考生努力了一整年,却因为极端天气错过了考试,学校制度不应该那么无情,通融通融,再给次机会,体现点人情嘛。熟不熟悉?很多贪官第一次受贿也是这样想的,“下不为例”“就这一次”,可结果却掉进了深渊。当我们认为两三天时间过于紧张时,我们是站在边远地区农家子弟的视角上看的,但教育公平的任何一点缺陷都会激荡起无数涟漪,打着为农家子弟思考的视角,打开容忍“例外者”这个“潘多拉魔盒”,最终在人有情导致的“人情”“关系”泛滥的恶果,吞噬掉的也大多是没有关系、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的农家子弟。人情象征着可操作空间,可操作空间必然导致腐败、特权。

不合理的制度当然要改,这在立法、修法实践上体现的尤为明显。这位考生很遗憾,学校规则也不尽合理,由考生的遗憾,我们凝聚起修改规则的众意,但最后的结果不是让新规则适应这位考生,让这位考生在舆论加持下超脱于规则之上,而是应该这位考生适应新规则。其实这对于我们并不陌生,“新人新规则,老人老办法”,这一方法几乎成为了涉及公众较多的政策改革的基本准则。这不是中庸,而是追求合理也要看到公平,这位考生推动了规则改变,但他属于“老人”,应该遵循老规则,这不应该有争议。

和法治一样,以程序正义为特点的规则、规定是建立在各种正义观互相咬合的多元主义之上的,正如罗翔教授所言,其强调规则中的正义,“因此也容忍现实的相对主义”“司法裁判中的错误是必然的,但只要这种错误符合程序,那就是人们应当接受的BUG。”正如张扣扣为母报仇案所体现的争论一样,众多“父母之仇,不共戴天”为其无罪开脱的呼声背后,反应的是中国传统里不接受法治的一面和一种朴素的一元正义观。这种正义观的一大特点是情大于法、程序应该妥协于情感,这和西方的浪漫主义流派“反对规则,追求先验”的追求具有相似性。值得一提的是,浪漫主义在政治上的继承人是法西斯主义和现代极权主义。

这位考生的遗憾是多方面导致的,有学校仓促的规则、极端的天气等个人的不可抗力,给他一张纸巾擦去眼泪、一句鼓励、一句安慰是社会的人文关怀,但不能打着为他感到遗憾的名头,让他成为规则之外的例外者,这是打着公平的旗号创造不公平,因为正是程序正义,给了他、给了你、给了我一个升学、流动的机会。学校的人文关怀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邀请其来校参观、对其表示遗憾、告诉他“我们的规则不因你而变”,鼓励其明年一定上岸……不一定要体现在破例上。我们看到了你的遗憾,也看到了你的努力,程序因为你而变,但不因为你而产生特例,这是保护每一个按时到达、同样努力、同样不容易的“你”。(陈自强)

标签: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