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平台越来越碎的当下,要怎么打造个人IP?

2023-05-04 15:41:32 来源:小锄头©

假期和朋友们聊了两个小时,一位正在露营,周围热热闹闹,一位准备搬家,屋里安安静静。我们聊了一个话题——个人IP的想法和办法,这是今年我想要去突破的方向。

我经历了博客、微博、公众号、抖音、B站、视频号、小红书这些新媒体,客户大多以新媒体服务为主,有些地方成绩不错,有些地方却很难突破。这一两年下来,发现平台越来越碎,越来越割裂,个人再想靠着一个根据地打天下比较艰难。更为务实的策略是哪里有流量,就去哪里开辟战场,然后从不同的渠道汇聚流量,用商务、付费社群和订阅会员等方式完成个人IP的价值变现,这是一个多条小溪汇成河流的逻辑。

以下是关于个人IP的10条思考和教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 个人IP的目的是让更多人喜欢你,愿意买你销售的任何东西。你可以销售一份来自西北的羊排,也可以销售一种正向的价值观,吃喝玩乐都是可选项。个人IP只能通过持续稳定的高质量内容输出来建立,在逐渐探索输出与需求之间的共振时,只有不断积累,最后在一个细分的领域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有复利出现,才有长尾效应。这个过程有时挺漫长,有时很意外,只有主动去做,才知道真实的反馈。

2. 现实里一个人可能有很多面,但在更现实的传播中,大多数人能记住你的某一点就非常不错了。个人内容输出,就是强化“一点”的长期工程,只有持续地瞄准一个方向点位猛攻,最后才能形成真正的穿透力。

3. 个人内容输出的选择可以是个人超级擅长的领域,可能是阶段性的复盘和思考,前者可以蹭各类热点,后者可以稳定输出一些真正的干货。经历就是竞争力,一个人只有在讲自己真正做过的事情和自己真正的思考时,才会释放真正的魅力,展示这个过程,也可以带来很多信任和好感。

4. 写作能力是个人输出的硬指标,即使在视频时代甚至是更具未来感的ChatGPT时代,写作能力都被低估了。小到一个朋友圈,大到一场发布会,词语的码放、逻辑的整理、信号的传输、共情共鸣的实现,都离不开写作。小作文很有效,今年我试着用三五百字来发朋友圈,写写自己工作、阅读和看东西的一些思考,反而点赞量比平常的三言两语更多一些,也更容易促成主动地交流。

5. 发表评论不难,谁都有自己的一二三点看法,难的是看到了新的角度,给出了新的思考,创造了新的话题。

6. 书真的是一个适合起步的垫脚之物,很多大牛都是靠讲书来积攒流量,获得用户关注,再去售卖其他东西。其实没多少人看书了,但用书可以去做话题、做引流,做内容建设,这里面有门道。你既要讲出来独特性,又要让看到的人有认同和启发。

7. 个人内容输出的阶段性目标是被更多陌生人看到,做到这一步本来就不容易的。更长期的目标是有人看过你的内容,并且感觉不错,继而期待你对一些热点和事件发表看法,形成合作,能被认可或者认同才有正反馈。最终极的目标是建立个人IP,让他愿意为你掏钱。

8. 持续比完美更容易获得成绩,碎片化时代,带来的是碎片化的阅读和接受环境,大段完整的有效时间已经不太多了,所以重的、长的、费很大的劲才能搞好的事情,要慎之又慎。可能你还在研究中,就已经被市场抛弃了。

9. 很多人并不了解甚至并不关心你在做什么,但可能因为一次意外的输出和互动,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这个印象可能固化了。于是,对方就贴上一个简单又好记的标签。

10. 真诚未必换来真诚,但真诚还是很重要,会有一些人识别出你的真诚,这些人一定要珍惜。

标签:

参与评论